国外反无人机系统最新进展、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

推进反无人机作战理论研究、武器系统研制、试验演练演习已成为世界各国军事领域的热点课题

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及其作战效能的显著提升,世界各国的防空体系都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挑战。无人机作为现代战争中集“侦、打、评、扰”于一体的高端武器系统,具有价格低廉、打击精确、战法灵活、伤亡率低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空袭作战。在贝卡谷地空战、“春天之盾”行动、纳卡冲突中,无人机都展现出极强的破坏力和精确的杀伤力,它们能够突破敌人重金打造的防空体系,使防空几乎变成“空防”,这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美陆军更是将无人机列为五大威胁平台(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直升机)中最具破坏力的空中威胁之一。可以说,在未来冲突和战争中,无人机将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应对的重要挑战,推进反无人机作战理论研究、武器系统研制、试验演练演习已成为世界各国军事领域的热点课题。

反无人机系统的分类

反无人机系统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对无人机进行监测、干扰、诱骗、控制、摧毁的有机整体。根据所用的技术手段,反无人机系统一般分为三类:一是伪装欺骗类,使用光学伪装、热红外伪装、声学伪装和电子伪装等技术对己方目标进行伪装,使无人机接收虚假的目标信息,降低己方目标被无人机发现的概率;二是硬打击摧毁类,通常运用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反无人机导弹、格斗型无人机以及常规地面防空火力等手段打击无人机,使无人机丧失战斗力;三是软杀伤干扰类,使用控制信息干扰技术、数据链干扰技术、卫星导航干扰技术和声波干扰技术等破坏无人机的控制链路、通信链路、导航链路和重要组件,使无人机失去控制,从而削弱无人机的作战能力。

国外反无人机系统发展动态

美国:顶层规划与武器研制齐头并进。美军高度重视顶层规划设计,通过科学统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才能在反无人机领域保持领先地位。2016年10月,美陆军发布首个《美陆军反无人机战略》。2017年4月13日,美陆军发布了《反无人机系统技术手册》,明确了运用反无人机的战术、技术和流程。2018年1月,美陆军发布《网络空间与电子作战构想2025—2040》手册,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强化地面力量运用电子战提升反无人机能力。2021年1月7日,美国防部出台了《反小型无人机系统战略》,并发布具体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旨在整合和同步美国的反小型无人机系统工作。

国外反无人机系统最新进展、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

美军验证反无人机装备性能,以应对未来作战

美国防部指定美陆军作为反小型无人机能力建设的执行兵种。美陆军快速能力办公室、关键技术办公室与空军、工业部门计划于2021年举办首次反小型无人机技术装备演示活动,以评估当前反小型无人机技术装备的技术性能。2020年1月,美军成立了联合反小型无人机系统办公室(JCO),于2020年6月批准了各军种能够采购的7个反无人机系统(捕鸟笼、智能射手、无人机终结者、轻型-移动防空一体化系统、固定地点低慢小型无人飞机一体化打击系统、非国家联合简易空中威胁消除系统、反遥控模式飞机一体化防空网络)和3个通用指挥控制系统(前沿地区防空指挥和控制系统、多环境作战域无人系统应用指挥与控制系统、防空系统集成者系统),这将大大提高各军种间反无人机系统的互操作性,实现新技术“即插即用”。与此同时,JCO还将开发一个共同核心反无人机教学计划,发布联合战术、技术和程序,并更新现有的条令,以完善和提高整个部队的反无人机系统教育基线。在经费上,反无人机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支持。在2021财年国防预算中,美国防部为反无人机装备技术申请了4.04亿美元研发预算,8300万美元采购预算。

在反无人机系统研制方面,美国更加注重智能化、微型化。2020年美海军陆战队开发“战术高功率微波作战响应器”(THOR)反无人机蜂群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高功率微波烧毁无人机的电子控制系统,使无人机失控坠地,其射程达到数百米。该系统储存运输方便、组装或拆除迅捷、人工电脑操控、相较于激光覆盖范围更广,最多可一次击落50多架无人机。2020年,美国初创公司推出了一种专门用于对抗蜂群无人机的导弹——智能反无人机空中制导交战系统。该导弹由碳纤维、铝和3D打印部件制成,成本较低,重量不到0.9千克。其有效射程可达到5千米,能够准确击中空中快速移动目标,该系统可发射弹群,迎战蜂群无人机。导弹之间具备协同能力,每枚导弹均可在数百米范围内通过无线电信号与其他导弹进行通信,确保瞄准蜂群内不同无人机。2021年3月18日,美国马洛公司在美陆军协会(AUSA)举办的“未来全球力量”论坛上,发布了一款“莫非斯”无人机。该无人机封装在直径6英寸(约合15厘米)的发射管中,携带高功率微波(HPM)武器,可反无人机和无人机蜂群,可空射也可陆基或海基发射,并可重复使用。国外反无人机系统最新进展、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

美军组织反无人机训练

俄罗斯:“软硬”兼施、多管其下。俄罗斯在多个方面抓紧反无人机系统研制,提升与其军事大国地位相称的反无人机作战能力。一方面硬摧毁发展迅速。2021年,俄罗斯卡拉什尼科夫公司基于巡弋弹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空中布雷系统,这种巡弋弹药可以快速发射升空,最大速度为300千米/小时,利用形成的杀伤体云击毁无人机群,可在空中布防时间长达数小时,能够搭建一个密不透风的保护伞,高效摧毁大量目标,保护空域不受侵犯。

另一方面软杀伤有新进展。2020年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REX-1反无人机电磁枪。REX-1电磁枪设计用于干扰视距范围内的无人机,包括多旋翼无人机。REX-1电磁枪能干扰抑制无人机导航和传输通道,以及其照相机和摄像机,配有红点瞄准镜、可更换的GPS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干扰抑制单元,还可配备频闪观测仪、激光瞄准器、摄像机等其他设备。2021年4月,在俄罗斯国防部创新日主题展览上,莫斯科科研电视学院推出一款变色龙反无人机检测跟踪系统,该系统重45千克,可搭载于装甲车辆,也可安装在固定设施上,主要用于检测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小型目标,有效检测距离3500~9000米,该系统还具备全天候检测和跟踪能力,可检测出无线电静默状态下入侵的无人机,能够在多个光谱范围内自动识别目标并跟踪目标,同时向干扰工具或火力打击武器发出指令。国外反无人机系统最新进展、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

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研制的REX-1反无人机电磁枪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推动了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2020年,俄罗斯卡巴斯基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无人机系统——卡巴斯基反无人机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重要目标设施免受无人机入侵。系统通过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对目标设施周边各类传感器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利用一种能确定敌友的算法,迅速发现和识别目标设施周边一定区域内出现的无人机,自主进行无人机分类,判断敌友,并采取相应的限制或压制措施。俄罗斯另外一家防务公司最近也完成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反无人机系统的测试,该系统是一种机动式反无人机系统,运输方便,部署时间不超过5分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检测无人机身份,自动对来自无人机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引入了敌友识别技术。

北约:破除壁垒、寻求联合。为应对无人机系统持续增加的威胁,北约各国不断加大寻求各种反无人机系统的解决方案和策略。2019年底,北约发布了《反无人机驾驶系统综合解决方法》,详细说明了反无人机措施中可针对的攻击点,分析了现有反无人机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019年,北约联合空中力量能力中心(JAPCC)成立了反无人机专业组,成员包括来自情报、监视和侦察、地基空中和导弹防御、部队保护、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空中的专家,反无人机专业组将在不同的主题领域之间建立联系,提供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实现全频谱的无人机防御能力。2021年,北约发布《反无人机系统的综合办法》手册,该手册从区域防护、传统防空、禁空策略、特种作战、赛博攻击、电磁作战、情报信息、太空作战等8个方面对无人机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实施反无人飞机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

其他国家:百花争艳、百家争鸣。2020年9月,以色列D-Fend Solutions公司开发了一款利用射频网络技术接管无人机的反无人机系统(EnforceAir)。该系统利用射频网络技术接管无人机,并使其在敏感环境中安全着陆。该系统可识别未经授权的无人机的GPS坐标,显示出无人机和操作员的位置,利用射频网络技术切断无人机与控制器的连接,使无人机操作员失去了对无人机的控制,可接管无人机,并在几秒内自动重新编程,使其安全飞行并降落到预定区域。2020年,以色列初创公司SKYLOCK生产出一款可穿戴式的反无人机系统,该系统仅重1.5千克,可以像背心一样穿戴在身上,能够压制1千米范围内的所有无人机,该设备包括一个无人机探测器和一个反无人机干扰器,其操作人员在接到系统通知附近有无人机后,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使用设备进行干扰,目前,已经出售给美陆军和北约部队。

2020年,土耳其Meteksan防务公司研制出了Retinar远程无人机探测雷达。该雷达主要用于应对目前战场上越来越普及的小型旋翼侦察无人机,是一款能够被单兵携带的小型便携式防御雷达,主要由雷达和显控终端两大部分组成,全系统重量40千克,雷达部分全重18千克左右,可由两人携带。性能方面,Retinar雷达是工作于Ku波段,根据不同的天线工作转速,其对无人机的探测距离不同,最大具备对小型无人机2.3千米的预警距离。而除了对付无人机外,该雷达还具备很强的地面目标探测能力,其对地面走动的人员具备7千米的预警距离。

当前反无人机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反无人机系统呈现井喷式发展,无论从专业技术、武器性能还是作战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对国外最新的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各类技术已被用于反无人机系统之中,并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理论缺乏,规划不清。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多数国家对反无人机系统发展缺乏顶层设计规划统筹,没有制定具体的反无人机系统作战条令、指南和训练教程,缺乏反无人机系统指挥作战运用程序和规范,影响着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和整体作战能力的形成。

技术局限,考虑不全。部分反无人机技术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例如,电磁干扰型反无人机系统虽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携带,但其主要采用电磁干扰手段,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在城市或居民密集区域使用容易对无线电信号造成干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硬摧毁型反无人机系统,由于对无人机采取直接摧毁的方式,如果无人机内部携带爆炸物、化学、生物毒剂等危险物品,被摧毁的无人机残骸或无人机内部的有害物质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次生危害。

动力有余,合力不足。由于反无人机系统的市场需求巨大,反无人机系统公司在系统研发和系统生产上动力十足,但反无人机系统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集成性不够、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不能实现反无人机系统生产工程化、使用模块化、能力体系化,导致系统重复开发,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容易产生行业内卷,形成不了发展合力,不利于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

未来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趋势

总体看来,反无人机系统正在不断进步和创新,逐渐呈现出集成化、体系化、小型化、智能化、多维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反无人机系统将以智能化武器平台为中心,形成体系融合、智能决策、全域多维的智能一体化体系。

综合集成,体系融合未来战争,是技术与技术的交锋,体系与体系的较量。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应该以体系构建为着眼点,以实现探测预警信息互联互通、情报实时共享、功能融合集成为切入点,以提高体系作战能力为发展目标,破除行业壁垒,实现体系融合,最终构筑攻防一体的反无人机系统。

国外反无人机系统最新进展、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

以色列“无人机穹顶”反无人机系统的高能激光束威力巨大

灵活隐蔽,智能决策。一方面,随着无人机系统朝着小型化、隐形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未来反无人机系统也将水涨船高,向轻便携行、集成小巧、灵活机动的方向迈进,逐步满足多域防空、城市作战等多种作战环境下的各种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反无人机技术也将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使反无人机系统具备自主探测、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既能对已知的情况做出及时自主的反应,又能对临机情况和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通过发展无人化智能化武器平台,实现“无人反无人”“智能对智能”的功能,最终真正成为一种反无人机智能机器人。

全域多维,降维打击。历史上的战争实践表明,如果与对手在同一维度,意味着敌我双方遵循同一套战争法则,而通过提升我方的作战维度,创造出一套新的战争法则,就可以站在更高层面打击对手,往往能够突破敌方的防御体系,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的,未来反无人机作战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地理空间、电磁空间,还可以扩展到时间空间、网络空间甚至是认知空间,在多个维度、多个空间发展反无人机技术,而后进行多维度融合,最终构建立体、全域、多维的反无人机综合系统。这样,用高维度复合式反无人机系统打击低维度单一式无人机系统,就能实现“降维打击”,用极小的代价获得巨大的作战收益。

结语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进步。无人机与反无人机,也是一对矛盾关系,无人机的飞速发展,必然导致反无人机的迎头跟进,并在矛盾之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反无人机与无人机的竞相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使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最终导致战争形态的演变。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2022年2期《军事文摘》杂志,作者:王书恒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ocso.com/article/19097.html

(1)
上一篇 2022-02-28 16:21
下一篇 2022-03-01 06: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