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1,窃密案呈现新特征 editor • 2022-02-25 07:01 • 态势研究 • 阅读 1348 2021年,国家安全机关公布多起窃密案件,我国各行业基础性数据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觊觎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更为严峻,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1年有关部门披露的窃密案件也呈现出新的特征。 窃密黑手伸向非传统安全领域 2021年,国家安全机关公布多起窃密案件,我国各行业基础性数据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觊觎的目标。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境外敌对势力足以获悉我国经济运行、国防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情况,对我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今年5月,有关部门发现一家境外咨询调查公司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频繁联系我国大型航运企业、代理服务公司管理人员,并以聘请专家之名,与数十名相关人员建立“合作”,指使他们搜集我国航运基础数据、特定船只载物信息等。进一步调查显示,该境外咨询调查公司与所在国间谍情报机构关系密切,承接了大量情报搜集和分析业务,上述航运数据也被提供给了该国间谍情报机构。 窃密手段更加隐蔽多样 境外敌对势力为获取我国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信息,采取的窃密手段、形式更加多样,令人防不胜防。 今年3月,有关部门发现我国某重要军事设施周边建有一可疑气象观测设备,具有采集精确位置信息和多类型气象数据的功能。经调查,该设备系我国公民李某受境外某气象观测组织委托、于网上购买并私自架设的,所采集数据均被传送至该组织网站。而该组织由某国政府部门以科研之名发起成立,实际任务是搜集分析全球气象数据信息,为该国军方提供服务。 一些境外敌对势力还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向我国海域投放窃密设备,搜集水温、盐度、密度等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的海洋信息,对我国军舰、潜艇的活动,水下导弹的发射,反潜声呐的探测通信等造成影响。 各类渗透活动愈演愈烈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有关行业机构的渗透持续加剧,打着学术研究、公益事业等幌子的窃密和情报搜集活动与日俱增。一些单位和人员对此认识不深,随意向境外输出数据,最终导致国家秘密被窃取、国家安全和利益受到损害。 今年2月,某国一家研究机构公开发表文章,称上海海岸线的垃圾密度是澳大利亚和美国的10倍,并抛出了所谓的“证据”。然而,这家机构得出的结论完全站不住脚,其引用数据存在极大偏差。经调查,这些数据的来源均为境内某海洋公益组织。该组织自2014年以来,持续接受20多家境外机构资助。应境外机构要求,该组织不仅在我国沿海地区设立监测点,搜集海洋垃圾种类、重量、分布密度等信息,还派专人重点“考察”了20余个靠近我军事设施的地点。截至案件破获,其监测点已基本覆盖我国自南向北海岸线,辐射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区域。 网络窃密攻击成为各国共同挑战 在国际上,美国利用丹麦情报部门监听盟国领导人、“飞马”间谍软件对多国政商人士进行监视监听等网络窃密攻击事件接连于今年被曝,网络安全保密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就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世界上大多数网络攻击都来自美国,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华盛顿、纽约、旧金山、西雅图等8大城市秘密建有网络监听中心,截取分析全球互联网通信流量,监视通过美国本土的大量电子邮件、电话和在线聊天。在大量网络攻击工具和黑客队伍的支撑下,美国对别国实施的网络攻击从未停止,或利用漏洞破坏核反应设施设备,或入侵电网并植入恶意代码,或攻击别国电网导致大面积停电和基础设施瘫痪。美国还长期对别国重要设施和企业系统性窃取信息,导致他国遭遇巨大损失。 商业窃密得到有力打击 今年,我国在不断挫败境外敌对势力窃密阴谋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商业窃密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香兰素案”的有力审判,标志着我国进入商业秘密强保护时代。 2002年,嘉兴中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华化工)等两家公司共同研发了香兰素新生产工艺,并将之作为技术秘密加以保护。2010年,该公司车间原副主任傅祥根在获得宁波王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龙科技)给予的报酬后,将香兰素技术秘密透露给对方,并进入王龙科技工作。此后,王龙科技开始使用涉案技术秘密批量生产产品,以较低价格大肆抢占市场,并在该案一审判决后仍不停止侵权行为。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调查取证后认定,王龙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傅祥根等人侵犯涉案全部技术秘密,判处上述各侵权人连带赔偿技术秘密权利人1.59亿元。 主要参考资料: [1]刘奕湛,刘硕.国家安全部公布三起危害重要数据安全案例.[EB/OL]. http://www.news.cn/2021-10/31/c_1128014674.htm, 2021-10-31. [2]王莉.有“鱼”!渔民打鱼捞获不明物体,竟是间谍窃密装置.[EB/OL]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908190, 2021-04-15. [3]刘奕湛,刘硕.监测数据“虚胖”,这个组织暗中干着怎样的勾当.[EB/OL]. http://mrdx.cn/content/20211102/Articel04004NU.htm, 2021-11-02. [4]田甜.美国对“飞马”间谍软件三缄其口 外交部回应.[EB/OL]. http://news.cnr.cn/dj/20210722/t20210722_525541651.shtml,2021-07-22.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ocso.com/article/18790.html 窃密 赞 (0) editor 0 0 生成海报 从Gartner的三次定义,看微隔离技术发展与演进 上一篇 2022-02-25 05:45 赞比亚《数据保护法(2021)》加强保护和规范个人数据处理 下一篇 2022-02-25 07:03 相关推荐 态势研究 五眼联盟公布2022年最常被利用的12个漏洞  2022年,相比最近披露的漏洞,攻击者更倾向于利用较旧的软件漏洞,并针对未打补丁的互联网系统进行攻击。 editor 2023-08-07 009650 态势研究 虎符智库:一周遭遇两次重大攻击,航运业成优先攻击目标 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在疫情和利益推动下,对网络威胁应对迟缓的航运物流业已成为网络犯罪组织的优先攻击目标。 editor 2021-02-10 101.7K0 态势研究 多云环境增加安全挑战,企业该如何应对? 各团队怎样看待与多云环境相关联的安全挑战?企业如何解决这些因素? editor 2021-09-08 001.4K0 态势研究 研究人员:全球29000个数据库未做防护,19000TB数据裸奔 CyberNews的研究人员发现, 全球仍有超过29,000个未受保护的数据库仍可公开访问,从而使接近19,000 TB的数据暴露给包括威胁行为者在内的任何人。 editor 2021-05-10 001.5K0 态势研究 美国网络司令部将作战任务从反恐转到大国战略竞争 国网络司令部正将其大部分特别工作组从针对伊斯兰国集团的行动转移到更多地关注民族国家行动者,特别是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这是该司令部和国防部优先考虑的行动。 editor 2021-05-05 001.4K0 态势研究 高危漏洞频现,ERP系统或爆发下一个永恒之蓝事件 针对ERP系统的攻击一触即发,某些情况下甚至会产生堪比永恒之蓝的巨大影响。由于对ERP数据保护缺乏足够的安全控制和可见性,企业遭遇数据泄露只是时间问题。 editor 2021-02-10 001.7K0 态势研究 俄罗斯信息安全战略态势变化分析 为达成俄罗斯的信息安全战略目标,俄罗斯将坚决维护本国信息空间利益与信息安全、加强中俄合作、积极推进信息安全多边外交,争取打破美西方封锁,推进国际信息空间领域规则建设。 editor 2021-11-16 001.5K0 态势研究 解密数据保护官 (DPO) 能力模型与未来前景畅想 数字化转型时代对数据保护官的要求仍然朦胧状态,一味强调数据保护将不能符合未来时代的发展,但是这对于数据保护官合规属性的工作,如何能够在数据利用和数据保护之间基于当前的内外部利益相关方下找到平衡点,并且固化实施是极其挑战的一项工作。 editor 2021-05-08 002.1K0 智能制造网络安全的关键问题研究 智能制造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它是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其重要特性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网络安全并不是工业制造的关注目标,现有工业系统几乎没有任何安全措施。智能制造在系统层、感知层、数据层存在明显脆弱性。 editor 态势研究 2021-02-10 001.4K0 态势研究 上合组织信息安全合作:进展、挑战与未来路径 上合组织站在第三个十年的历史新起点上,维护信息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editor 2021-09-21 001.2K0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